不晓得大家有听说过 “想像中的中国”这句话吗?

这句话主要是指文艺复兴时期、大航海时代,甚至到近现代的欧美人士对中国的想像。自从马可波罗撰写的 <<东方见闻录>>出版之后, 这本著作直接激发或间接开启了欧洲大航海时代。特别是马可波罗在著作中对于中国这样描写: “遍地黄金的礼仪之邦”, 这样的描写更是加强了数世纪的欧洲人更加向往神秘中国。当然这个想像都催促着十世代的欧洲人寻找所谓的 “中国”, 也让欧洲花了几世纪, 甚至几乎绕了世界一大圈才成功的亲眼看见实际的中国。

其实,这句话也是我的先生:历史系出身的陈梅满宣教士告诉我的。过去我还没成为宣教士的时候, 其实也有自己 “想像中的宣教”。认为宣教就是到一个没有基督徒的地方传福音, 建立教会。可是当我走进宣教之地时才发现到处都有基督徒了, 为什么还需要宣教士呢? 当然是还需要宣教士的,因为在有基督徒的地方,仍有许多未得之民,因此还是需要宣教士的帮忙。

回到主题,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自己所谓的 “想像中的宣教”呢?我想是有的, 因为就连我的先生也有。他分享说他在读宣教科时,第一次的国外实习时,抵达当地时才有真实的感触说 “啊!原来这就是日本啊!”虽然已经有设想会是个怎样的情况,可是实际上还是与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样。

对于 “宣教”这件事情,我们都是透过圣经、书籍、文章、电影、牧师的证道和宣教士的分享来认识宣教以及宣教士的事工。因此, 无可否认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“想像中的宣教”。不过, 有这份的想像不是件坏事。可是, 最怕的是, 有了这份 “想像”, 却停在原地继续想像, 有机会了却不愿意踏出去认识宣教。

“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。不临深溪,不知地之厚也。”-荀子.劝学篇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不去登很高的山,你怎么会知道天有多高呢?没去过很深河溪, 你怎么会知道底有多厚呢? 对于宣教来说,也是一样,有机会出去看或参与宣教,对自己来说都是好的。

况且,我们所熟悉的俗语:“走千里路胜过读万卷书”这句话也不是告诉我们走出家门看看胜过一直呆在家里。到当地亲眼见看看、与当地宣教士或当地教会牧者交流总是好的。可以突破自己对宣教的限制、也能了解上帝给自己宣教的异象以及更知道宣教地区的情况。

另外, 我们所处的环境和世代是流动的时代。 5年前的与现在的大小变化是非常的明显。 5年前的A宣教策略行得通, 可是现在却需要转换到B策略, 不可能5年间宣教策略都是一成不变。这一点在宣教禾场上明显能察觉到。

圣经记载耶稣升天前差遣门徒出去,说:“所以你们要去,使万民做我的门徒,奉父、子、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”。马太福音28:19“他又对他们说:「你们往普天下去,传福音给万民听。 ”马可福音16:15

我们知道“去”表明 “起来,离开,到某地方”。希望我们除了透过阅读认识宣教之外, 也透过“去”来突破 “想像” 中的宣教和认识 “现实”中的宣教。

黄珊珊宣教士

Scroll to top